本文取自網路AnkeCare創新長照網路傳媒
配合個人化的教材改善失智症,經日本東北大學、公文教育研究會、高齡者機構等共同合作,提出深具改善效果的「學習療法」。
面對多元的失智患者,配合個人的情況改善或預防都必須量身打造,不使用藥物,用紙本當教材,透過「音讀、手寫、計算」做為溝通主體的課程。不僅日本,美國也在使用。 「學習療法」效果最顯著的理由之一就是:「無論患者失智程度多少,都能拿到滿分。」當在一旁輔導的支援者,適時說出「OO先生你得到100分、很厲害!」的讚美,對症狀具有改善效果。 為了讓學習者取得滿分,教材的選擇必須配合他的認知能力,也就是教材個人化。 失智症可說是一個人的認知能力的衰退,程度因人而異,因此,採用「學習療法」課程之前,必須先進行認知功能測驗,分為MMSE(簡易智能評估)跟FAB(額葉評估量表)兩種,依據檢查结果列為水平軸跟縱軸來評價認知功能的水準,再決定最適當的教材,因此有60種以上的教材備用。 輔導的支援者,在學習療法進行後,必須召開檢討會報告:討論包括學習結果、學習時的樣子、反應、表情等狀況。依據檢討結果,再找出更適合的教材,作為下次學習用。透過反覆檢討,找出最適合當事人的個人化教材,這種「學習療法」的效果更佳。 (編譯:安可人生編集長 李全賢;原文取自:日本高齡者住宅新聞社村田裕之連載相談室)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